(资料图片)
原标题:传承龙舟文化需多点开花
“共骇群龙水上游,不知原是木兰舟。”端午临近,岭南多地的龙舟活动热闹非凡。
在东莞,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刚刚落幕。在广州,车陂棠下等村的龙舟活动即将开始,番禺海珠等区级的“龙舟探亲”活动也已敲定日期,备受关注的猎德龙舟队正抓紧训练、备战几天后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……从官方举办的赛事,到民间自发进行的活动,让人目不暇接,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。
龙舟文化生于民间,长于民间,寄托了劳动人民对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,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民情和淳朴的乡土气息。此时此刻,往来于江面的龙舟不仅是竞赛中的主角,同样也是节日的主体,是维系人情关系的纽带。
水上竞渡之中,难免也有一些“小插曲”: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落水事故偶有发生,比赛中闹出不愉快乃至大打出手令人扫兴。今年4月,浙江瑞安市发布通告称,鉴于民间划龙舟活动存在摊派、低俗、迷信、无序等现象,决定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。这一禁令从2008年起持续至今,其间当地政府希望通过竞技龙舟代替传统龙舟,直至今年,官方举办的“瑞安市竞技龙舟大赛”已是第九届。
官方赛事能够满足需求吗?这需要辩证看待。近日来,瑞安两名村民擅自组织民间划龙舟活动导致人员落水,被警方行政拘留。虽说是违反规定,造成隐患,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:有人认为民间活动的组织方缺乏资质与经验,若出现事故则得不偿失;也有人反驳称龙舟本是民俗,完全禁掉不甚现实,也无异于因噎废食。
事实上,前几年的特殊背景下,民间龙舟赛事的规模的确有所缩减,多地通知称“禁止下水”或是“不造新舟”,有其原因。而今各行各业复苏回暖,龙舟赛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,也是扩大消费的契机,用好管好,则可为文旅行业带来新动能。
民间活动与官方赛事共同发展,不同层次、规模、受众的文化产品百花齐放,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就拿赛龙舟来说,不同地区、不同乡镇的赛法各有差异,舟体彩绘和服饰也别具特色,若是统一由官方赛事接手,难免少了些韵味。
做大做强官方赛事,既是科学文明办赛的风向标,也要成为传统民俗推陈出新的风向标。同时也要鼓励引导民间自发传承弘扬龙舟文化,完善活动报备制度,在水域、场地和活动规模上适当限制,并提供专业指导。期待大家通力合作、共同参与龙舟等特色传统民俗活动,在民俗传承上实现多点开花。(默达)
来源:南方日报